金诚交通,书山有路!  

 

        工程师之家      子归小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音像欣赏 > 13、音像欣赏 > 详细内容
Karajan,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浮士德的天谴 - 舞曲》(Hector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La Damnation de Faust - Danses)
阅读次数:250  字体大小: 【】 【】【

Karajan,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浮士德的天谴 - 舞曲》(Hector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La Damnation de Faust - Danses)

专辑英文名: Hector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La Damnation de Faust - Danses
专辑中文名: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浮士德的天谴 - 舞曲
艺术家: Karajan, Berliner Philharmoniker古典类型: 交响曲
发行时间: 1975年
地区: 德国
语言: 法语
作曲: Hector Berlioz
演奏:Herbert von Karajan,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唱片公司: DG
录音格式: ADD

  试听: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浮士德的天谴 - 舞曲
专辑简介: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赖伟峰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为音乐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决定性的大门。在当时,浪漫主义正从文坛、画坛渐次席卷到乐坛,柏辽兹正好恭逢其会。只不过,法国人讲究优雅细致,不像德国追求的是严肃与厚重,因此在交响曲这样讲究形式结构的曲风上,法国人一向少有杰出的发挥。但柏辽兹这位鬼才却创作了《幻想交响曲》,把守交响曲进入浪漫主义的第一个关口,也打破一般人认为“法国人不擅创作交响曲”的观念。
当时浪漫主义在法国正如鱼得水般的风行,在诗坛、画坛、乐坛都各有代表人物,诗坛是雨果、绘画则是德拉克洛瓦(Fugene Delacroix),音乐方面就是以柏辽兹为尊。浪漫主义的微言大义,主张艺术应有尊重创作者的绝对自由,而在音乐方面表现出来的,则是对于炫目展技的高度兴趣,例如李斯特的钢琴、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出,而管弦乐方面柏辽兹无疑是“管弦超技”的先行者,他所写的交响曲与过去此类曲目有极大出入,无论在乐曲规模、乐念发展、乐章数,柏辽兹的手法像是脱缰的野马般,完全不受前人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挥洒起来。他留给世人《幻想交响曲》、《意大利的哈洛德》、《罗密欧与茱丽叶》、《送葬与凯旋大交响曲》等“交响曲”作品,其中最知名的《幻想交响曲》完成于1830年,当时舒曼尚未开始写交响曲,而布拉姆斯都还没出生呢!

创作背景

众所皆知柏辽兹写作《幻想交响曲》是因为对女伶史密逊(Harriet Smithson)的一片痴心,在详说这个爱情故事之前,我想先提《幻想交响曲》的后续发展,给有兴趣的人作为追踪参考。在《幻想交响曲》之后,柏辽兹还写了该故事的传记续篇与音乐续篇,其中传记续篇《回到生活》叙述艺术家雷利奥(Lelio,作品14b)通过音乐的治疗力量,从狂乱中回到现实生活。而音乐续篇独白剧《雷利奥》就以艺术家雷利奥为名的,是部结合歌手与演员口白的管弦创新之作。
如果单就柏辽兹为史密逊写《幻想交响曲》来看,多数人会以为柏辽兹相当痴心,但是就他一生的情史而言,柏辽兹的痴心只是一时的。当他十二岁时,爱情与音乐同时向他招手,他“高射炮”地单恋大他六岁的艾思蝶杜波(Estelle Duboeuf),而这段纯纯的情愫我们也可以在《幻想交响曲》第一乐章慢板序奏中听到。而1817年他与剧院的第二小提琴手M. Imbert学习声乐与长笛,算是正式的开始音乐启蒙教育。
至于柏辽兹狂恋的女伶史密逊,是位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人,其父为剧院经理,本身又有良好的戏剧背景。原本史密逊打算到伦敦发展舞台事业,但是她浓厚的爱尔兰口音,却成为她在英国发展的最大障碍。1827年(柏辽兹23岁),史密逊正巧有机会到法国的演出(因为语言隔阂,史密逊刚好可以掩饰她咬字的缺点)《哈姆雷特》里头的奥菲里亚,当晚观众席里法国艺文界知名人士都到齐了,雨果、仲马、巴尔札克、柏辽兹等人都是座上宾。剧毕,柏辽兹对史密逊的表现大为感动,他在回想录里记载:我想起了莎士比亚与充满灵感的女伶,所有巴黎的人都为狂热的奥菲里亚疯狂,她光辉灿烂的荣耀与我的穷苦潦倒相比是那样巨大,我非振作不可,我下定决心要把自己这个对她而言陌生的名字,经过努力奋斗变得响亮光彩!
当时正在乐坛起步、默默无闻的柏辽兹,便展开追求计划的第一步,举行个人作品演奏会,不过很可惜他的第一步效果并不大,因为这位史密逊小姐对音乐的兴致并不高。但是柏辽兹并不死心,着手为她创作《幻想交响曲》,怎知造化弄人,当1830年(柏辽兹27岁)《幻想交响曲》首演时,史密逊竟然离开法国回到英国,根本没机会听到这首为她量身订做的曲子。有趣的是,同年柏辽兹赢得罗马作曲大奖,意气风发的他放下对史密逊的苦涩单恋,接受了另一位音乐少女卡蜜儿莫克(Camille Mork)的恋情。在年底,两人订下等柏辽兹自罗马回来便结婚的约定。没想到,柏辽兹远在罗马却收到卡蜜儿那位势利母亲的来信,说明她决定让女儿与知名制琴师Ignar Pleyel的长子结婚。接到此消息的柏辽兹宛如晴天霹雳般,竟然头脑不清楚地跑到女装店买一套女装伪装自己,同时买了一把手枪以及自杀用的毒药,打算连夜赶回巴黎杀死卡蜜儿母女以及她的未婚夫一共三人。所幸途中柏辽兹头脑逐渐清醒,告诉自己“那种女人有什么希罕!”,才终究没有酿成大祸。这也就是知名的“柏辽兹疯狂杀人魔”的故事。
柏辽兹与史密逊的缘份毕竟未尽,1832年《幻想交响曲》再度演出,史密逊终于有机会一闻,当晚曲目还特别安排有柏辽兹的另外两首作品《罗密欧与茱丽叶》、《雷里奥》。《雷里奥》中有段朗诵歌词:喔!我愿见一见她的丽姿,看看茱丽叶的身影,奥菲里亚的身影。为了这种愿望,我的心田高鸣着,我只愿意干饮由爱之喜与悲交融之杯!若是能够在仲秋之夜,于野生的石楠树丛上,被抱在她的胸膛中,一边受北风摇曳,然后进入最后的安眠,该有多好!当晚的音乐会还由柏辽兹亲自担任定音鼓的敲击工作,由此可看出史密逊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不过时隔五年,当年红遍法国戏剧界的史密逊,此时已经过气而且债台高筑,而当年的无名小卒柏辽兹,如今则是乐坛明日之星,两人当年的情况正好互换。因此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柏辽兹于1833年10月与史密逊结婚,得尝多年宿愿娶得娇娘归。然而“再伟大的爱情,都要通过现实生活的考验”,七年之后两人结束婚姻,并育有一子路易。离婚之后的柏辽兹又与歌剧演唱家玛丽雷绮奥结婚,但两人依然没有白头偕老。柏辽兹的爱情虽然不断靠岸,却也不断地重新漂泊,他单恋史密逊时却激发了《幻想交响曲》的完成,时值今日已成为世人对于他当年坚固柔情的见证。
不过,光靠爱情的激发就想要成就音乐史上伟大的交响曲之一《幻想交响曲》,当然是不足的。柏辽兹是因为看到史密逊饰演莎士比亚剧中角色才坠入情网,因此莎士比亚可以当成红娘。当时莎士比亚的文学是透过伏尔泰引介来才来到法国,而柏辽兹本身是严重的莎士比亚狂,他许多创作都根据莎翁著作,像歌剧《贝亚翠斯与班奈迪克》,交响曲《罗密欧与茱丽叶》,不少钢琴歌曲与管弦歌曲《奥菲利亚之死》、《李尔王》、《哈姆雷特送葬进行曲》等都是。此外,歌德作品对青年时期的柏辽兹影响也相当深。您不用过度佩服柏辽兹的才华,因为时代造就一切,在浪漫时期的音乐家往往都具有音乐与文学的双重才华。

写作技法

《幻想交响曲》问世只比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晚了六年,舒曼盛赞这首作品有着全新的交响曲形式,而柏辽兹又能更赋予这个形式充满能量的内容。他说:“唯有天才,才能自由的创作。”的确,如果我们回头看看柏辽兹习乐的经过,再听听《幻想交响曲》表现的管弦效果,令谁都不得不佩服他是天才。
柏辽兹的两位音乐老师M. Dorand(吉他老师)、J-F Lesueur(巴黎音乐院作曲教授)都是学究型人物,从来没有给过柏辽兹管弦乐法上的帮助。反倒是他自己努力吸收海顿、莫扎特交响曲的精髓,但他却从来没有喜欢过他们的交响曲。这种看似矛盾的作法,却造就了日后的《幻想交响曲》。一身散发着浪漫性格的柏辽兹,不仅矛盾还经常不拘形式打破法统,以几近病态的姿态行走乐坛。他与众不同的交响曲,充满戏剧性张力的器乐合奏,以及文学性十足的标题音乐等创作,让他成为浪漫主义的先锋导火线,管弦乐形式的独创者。他不仅是交响曲上第一位配器法超越贝多芬者,大胆且独立于传统之外的配器,将配器这个调色板扩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连李斯特、华格纳等后生晚辈都叹为观止。他著作的《论配器法》更让人人尊称他为近代管弦乐之父。但是,您知道吗?柏辽兹只会演奏长笛与吉他两项乐器而已!
除了形式、配器方面的突破,在创作手法上《幻想交响曲》将主导乐念运用得淋漓尽致,成为华格纳乐剧主导乐念的先行者更让听者能清晰掌握音乐整体概念。《幻想交响曲》一共有“梦、热情”、“舞会”、“田野风光”、“断头台进行曲”、“女巫的安息日晚会之梦”五个乐章,整首交响曲就像一出无言的戏剧,当时它原本有个标题艺术生涯中的插曲,而幻想交响曲只是个副题,但后来大众的使用习惯都以“幻想”来称呼这首作品。
第一乐章“梦、热情”,形容年轻艺术家见到心上人的喜悦,心上人可以说是结合魅力与理想于一身,几乎只有在梦中才能寻觅到。此点,完全符合柏辽兹个人的爱情观,他在评断文学、音乐相当理性,但是面对女人时却把她们当成理想无瑕的完美形象。融合了初恋的情愫与对史密逊的渴望,柏辽兹以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娓娓道出心声。在和声与配器的新颖度上,早已经超越过去任何一首交响曲的成就,光把这个乐章当成一个完整的交响曲来看,都不会太寒酸。柏辽兹以非常长大的缓慢序奏铺陈出此乐章的梦幻感,虽然之后接的是奏鸣曲式,但是交响曲一开始便用如此长大的序奏也是创举。在小提琴与铜管缓慢逐一对话后,音乐才进入明亮快速的主部。
长笛与小提琴演奏出的优雅主题便是代表心上人的固定乐念,再往后的每个乐章它都会以不同姿态出现,贯穿全曲成为灵魂中心。另外,虽然为奏鸣曲式,但与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式却大不相同,音乐的开展完全视需求而论,不因形式而有所束缚,因此呈式部没有第二主题,再现部也没有太多发展。反倒是结尾跟序奏一样相当长大,形成德国人眼中形式不均衡的第一乐章。结尾梦醒时不见心上人踪影,思念的渴望与苦楚充满了宗教气氛。
第二乐章“舞会”,年轻艺术家在热闹的舞会场景中,发现爱人踪影,在音乐的喧闹声中,长笛与双簧管将固定乐念变形演奏出来。整段演奏长度大约只有第一乐章的三分之一,本乐章在配器上讲究透明感,用了两架竖琴增加这种清澈的感觉,而音色偏浊的低音管则未用,双簧管也只用了一支。交响曲的乐章中加入圆舞曲,在当时是首举,因为连闻名世界史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都未问世呢!所以这个现在听起来轻松无比的乐章,在那个时代可是超越禁忌的大突破。
第三乐章“田野风光”,夏日傍晚的乡间,两位牧羊人以民歌互通声息(英国管与双簧管的唱和),心上人的倩影再度出现,但艺术家却因而担心她对自己不忠。随之太阳下山,雷声隆隆,只留下一片孤寂。此段很明显受到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影响,在当时因为战争的关系,法国人普遍对德国人没有好感,因此贝多芬的交响曲在法国并没有太受到重视。但是柏辽兹凭其对艺术过人的洞察力,对贝多芬的交响曲多所欣赏,并将它推荐给自己的老师J-F Lesueur。心上人的固定乐念出现之际,情绪呈现不安定情况,后来虽然趋向平静,但也同样趋向死寂。从第一乐章的梦幻期待与渴望,到第二乐章的欢愉轻快,到了这里艺术家的苦恋似乎已经走到死巷尽头。从自然的旷野描写到内心的绝望,柏辽兹真是充满了想象力。
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艺术家梦见自己杀死心上人,而且被判死刑,必须步向断头台。固定乐念由竖笛吹出,但是代表死神的整体管弦齐奏,没多久便粗暴地将她驱走。音乐整体气氛在定音鼓敲击下,有着沉重的进行风,连法国号的吹奏都仿佛失去了光泽(加音塞),令人不寒而栗。弦乐群在此都以低音部为主轴,更增添音乐厚重、迟滞的感觉。铜管群粗暴肆虐的吹奏,增加音乐的紧张感,同时将场面气势大大地开拓出来。越接近死刑台音乐的气氛越紧致凝重,心上人固定乐念最后在断头刀落下的同时消失无踪。
第五乐章“女巫的安息日晚会之梦”艺术家醒来发觉自己在坟墓边,看到许多妖魔鬼怪,音乐充满阴森之感。结果日前渴望的心上人竟然也在此出现,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已经失去高贵形象,成为狰狞古怪的女巫,跟着群魔纵歌狂舞。此时,柏辽兹正沉溺在与女钢琴家卡蜜儿莫克的爱情中,因此他将对史密逊多年的苦恋转爱为恨,在音乐中报以一箭之仇让她从贵妇成为女巫,当钢琴模仿钟声的效果出现后,音乐奏着象征是世界绝灭的末日经。
明了整个柏辽兹思想、经历等因果关系的你我,对于他以自传隐喻的方式写出《幻想交响曲》应该不感意外,但是看到乐曲的形式、配器,听到整体音乐展现的张力与情绪,就算在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感到十分惊异。
对法国人来说,幻想交响曲是他们在管弦乐上抬得起头来的光荣,相形之下,德奥指挥对这首作品就显得兴趣缺缺,或者我们可以说建树不多。


版本比较

在个人手边的二十二个《幻想交响曲》版本里,我将它们归纳成三大类,第一类“法系”、第二类“英系”、第三类“美系”。这样的分类虽然容易失之粗略,但依然有清晰脉络可循,可以勾勒出《幻想交响曲》的诠释体系。
第一类“法系”的归纳原则如下:指挥、乐团均来自法国的纯法血统派,其次为指挥是法国人但乐团不设限,或是法国团但是非法国指挥(亲法)。第二类“英系”拜录音工业发达之赐,数量亦不少:指挥、乐团皆来自英国的纯英血统外,英国乐团但指挥不限,在这其中如果指挥是法国人(如克路易坦/爱乐管弦)则归纳为“法系”(原因后述)。第三类“美系”录音也不少:主体为美国指挥、乐团,但是布列兹/克里夫兰、孟许/波士顿则被归为“法系”,当然您要认定为“法美混血”,我也没有意见,只不过您若买这两版,肯定是冲着孟许与布列兹是法国人才出手吧!不会因为看上的是波士顿、克里夫兰两个乐团。

“法系”幻想

在第一类“法系”中,首要讨论的当然是指挥、乐团都为法国人的纯正法派。在录音清单中我们发现主要有蒙都指挥巴黎交响管弦(Pearl,1931)、孟许指挥巴黎管弦(EMI,1967)、马第农指挥I'O.R.T.F国立管弦(EMI,1973)三个版本。其中蒙都版因为个人手边没有,而且录音年代久远,因此不予讨论。而孟许/巴黎管弦此版则是他个人三次录音中最圆熟的一次,同时也可以说是《幻想交响曲》版本中最著名的一版。此版屡获唱片艺术名曲三百首选,弦乐声部厚实录音效果相当不错(虽然略逊孟许自己的RCA版)。初听时或许您会觉得此版无过人之处,但是随着聆听次数增加、年代累积的情感沉淀,以及经过与他版相较后,您会深深感动于孟许的自然熟捻,他将法式管弦的语法表达得既自然又有个性,各乐章充满独特味道,仿佛就是柏辽兹情感的写照,绝对是首要收藏版。
马第农版(EMI红黑系列)目前市面上已经不容易找到,个人相当羡慕潘光哲兄拥有此版,而且他的还是早期德版!据潘兄表示,当初买该版是因为补曲是柏辽兹作品14b雷利奥。马蒂农的诠释甜腻感更张,不过表现稍嫌毛躁因而失之松散,虽想表达法式细腻,却无高雅结果。录音效果方面声部相当模糊,因此层次感不佳。
“法系”接着讨论的是法国指挥领衔但乐团却不是,此类手边共有五款:孟许指挥波士顿交响(RCA,1954)、克路易坦指挥爱乐管弦(EMI,1958)、孟许指挥匈牙利广电管弦(Philips,1966)、Jacques Chalmeau指挥莫斯科爱乐管弦(EMI,1995)、布列兹指挥克里夫兰管弦(DG,1996)。
其中,孟许/波士顿版无疑是发烧友的最爱, TAS给予好评,就录音效果来说应《幻想交响曲》CD盘首选,此外孟许/匈牙利广电版则已经绝版,单以孟许自己的三个版相比,RCA录音质感佳,例如第二乐章竖琴形体感鲜明,但是EMI版展现法国乐团特有的流畅性强,尤其在弦乐群的部分,RCA、EMI这两版各乐章所花时间极为接近,算是各具特色。而Philips版音像较糊、音域平衡差、表现力弱,则不予推荐。
克路易坦也是法国指挥巨匠之一,此版幸好如今有2088重发才不致有绝版之虞,他在速度与呼吸的处理上有过人之处,乐团整体相当调和,可惜的就是性格色彩淡了些,不属于第一级推荐。另外,Jacques Chalmeau这位法国指挥毕业于拉赫曼尼诺夫音乐院,因此与俄国渊源不浅,1993年他在莫斯科展开指挥生涯。以内容上来说,本片加强型CD多媒体的特性,比起其它只有声音的版本来说占了上风充满时代性,不过我们还是必须讲究诠释。就录音来说本片空间感相当好、很Fresh,但是表情却显得急躁,虽然也许二十几岁的柏辽兹就是这样冲动,但音乐显得不够细腻。这个俄国团充满energy,不过声部呈现偏重主旋律部,而且录音电平很大。其次,布列兹版也是相当令人期待的……,他最近在DG 4D的录音成功率相当高!不过本片可能就显得差了点。一贯布列兹细腻诠释的风格,冷、单薄的表现有点像在吃日本料理的生鱼片。第一乐章就显得有些意兴阑珊,虽然他将高潮放在后头,但是就怕听者早已口味尽失。整体录音水准比不上他的马勒五、六以及史特拉温斯斯基,第四、五乐章虽然充满张力,但强奏时质感略紧,不够自然。
“法系”最后一组有三个版本,分别是Ataulfo Argenta指挥巴黎学院管弦乐团(Decca,1955)、马克维契指挥巴黎Lamoureux管弦(DG,1961)、杜特华指挥蒙特娄管弦(Decca,1984-1994)。西班牙指挥Ataulfo Argenta虽然最擅长的是自己国家的音乐,但他与法国乐坛渊源颇深,因为他第一次重要的国外演出便是巴黎乐团给的机会,替他建立起国际声望。这版Classic Sound听来声音有点干,仿佛走味的咖啡般有点苦涩。虽然是大师Wilkinson录音,但是转制结果却令人失望。马克维契虽然生于俄国但却在法国受音乐教育,因此法国等于是他的第二故乡,而他还是巴伦波因的师傅呢!此版Dokumente已经绝版,不过我个人与潘光哲兄都认为,如果可能的话到二手市场搜寻本版吧!在马克维契独树一帜的手法下,细腻的氛围、自然的步调是那样的珍贵,除了孟许两版之外这是我的最爱。杜特华虽然是瑞士指挥,但是他的蒙特娄管弦却在加拿大法裔人口最多的魁北克省,因此他与法国音乐关系匪浅。不过他的主打曲目大多与安塞美重迭,而录音效果则普遍不如他。以幻想为例,刘顾问表示安塞美的LP版,光是第三乐章的英国管与双簧管唱和就令人听出耳油,而杜特华的录音便差安塞美一气,更何况本版双CD的重刻版。

英系幻想

“英系”在《幻想交响曲》之所以形成一股势力,除了唱片工业之助外,与法国一海之隔同属欧洲文化也是主因。纯种英系有两款:巴毕罗里指挥哈雷管弦(EMI,1959),柯林•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Philips,1963)。巴毕罗里与哈雷的关系默契我们就不用再强调,他的《幻想交响曲》市面也不好找。整体而言气氛相当不错,沉稳、深刻,不过可惜的是鼓声敲击的大动态时,有失真现象产生。柯林•戴维斯的味道感觉上似乎与《幻想交响曲》不太相符,但是他灌录的柏辽兹管弦作品却频频得奖。除了伦敦交响外他与皇家大会堂管弦(Philips,1974)也有录音,两版无论诠释的圆熟或是录音,都属皇家大会堂管弦为佳,虽然正价版早已不再发行,不过现在可以在Duo系列中找到,而且转制效果不差。
“混血英系”则分德、英混血以及美、英混血两种,德、英混血有华尔特(德 - 法 - 美)指挥爱乐交响(M&A,1948)、卡拉扬指挥爱乐管弦(EMI,1954),克伦培勒指挥爱乐管弦(EMI,1963)三版。其中华尔特最有意思,他老人家在规画为美籍前曾经入籍法国(很多人忽略),因此他与法国也有一段亲密时光,只不过M&A此版是在他规画美籍后两年才灌录的。录音效果当然不用说,虽然质感不算刺耳,但是现场杂音过多,属于文献级收藏。卡拉扬早期这版就可以听出他掌握乐曲的过人之处,第一乐章的梦境感相当精采,可惜的是录音的鲜度不好令人扼腕,否则此版绝对是经典之作,不在乎录音者值得考虑。克伦培勒的慢板潘光哲先生相当推崇,其实他的其它乐章也相当精采,虽然表情上克老一点都不法国,但是厚实的声底、对比强烈的表现,的确让他的幻想比起他人多了几分自信与畅快,与孟许两版、马克维契同为第一级推荐。
美、英混血有史托考夫斯基(英 - 美)指挥新爱乐(Decca,1968)、普烈文(德 - 美)指挥伦敦交响(EMI,1976)两版。这两位指挥其实都与英国相当有关系,只不过日后他们都规画为美籍,而且两人都是发烧录音专家。从CD听来,普烈文版虽然已经是强音系列重发,但他绵密的层层铺陈依然清晰可辨,圆舞曲的气质像那春日艳阳般爽朗,暖暖甜甜的感觉,没有太多阴沉负担。因此,对入门者而言,我推荐这版《幻想交响曲》,没有怪异个性好接受。而史托考夫斯基版在Kingsway录音,空间感相当好就算转为Phase4依然丰润,不过托老的诠释您是否喜欢,可就见仁见智!光是第一乐章弦乐群的那一声突然强奏,恐怕就有很多人敬谢不敏了,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将本版听完,再度体验怪老子管弦美感,不管对不对就是很过瘾。

美系幻想

“美系”的版本扣去法国指挥/美国乐团的两版,剩下的四版都是纯度甚高的组合: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Sony,1968),梅塔指挥纽约爱乐(Decca,1979),V. Kojian指挥犹他交响(RR,1982/3),马捷尔指挥克里夫兰管弦(Telarc,1982/5)。
伯恩斯坦较为人知的应是他的EMI版,事实上此版依然有浓烈伯恩斯坦风格,因此伯恩斯坦很有可能人来疯的第四、五乐章自是不可错过!软软QQ的中低音,让您的音量可以开大一些,铜管群的吹奏空间回响不错,因此整体音场辽阔,《幻想交响曲》的气质伯恩斯坦果然相当投缘。梅塔虽是印度人,但以美国为发展中心,从他过去擅长戏剧化表现的纪录看来,颇令人期待。与伯恩斯坦版同为纽爱,梅塔的凝聚力就差一点,细节的处理较为拘谨,少了一份潇洒的贵气,整体表现平淡。
Kojian与马捷尔版都属发烧录音,Kojian还是TAS入榜片,不过请您注意当年HP选的可是45转的LP喔!根据刘汉盛的说法︰CD转制之后,效果大概减损了三分之二。因此如果您已经觉得CD录音很棒,那么听到45转LP的音质表现后,您可能会爽到双腿发软。马捷尔版的弦乐群相当漂亮,尤其是大提琴、铜管的部分,可惜的是鼓声太过Over了!

有趣的三个现象

最后,谈谈三个有趣的现象。老一辈的德奥指挥几乎在《幻想交响曲》上交了白卷,导致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在此曲的录音比起其它交响曲少上许多(或者应该说这里个乐团的法国交响曲录音不多)。从录音清单上来看,柏林爱乐只有巴伦波因、李汶、卡拉扬三版,维也纳爱乐则只有柯林•戴维斯、海汀克两版。因此严格说来只有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DG,1975发行)是唯一纯正德奥风格的《幻想交响曲》。该版表现如何呢?那股雕工之美,是法国指挥都做不到的境界,自始至终卡拉扬都掌握着听者的注意力,如果我是柏辽兹,当年演出《幻想交响曲》给史密逊听时,我一定请卡拉扬担纲指挥。不过,整体而言卡拉扬重视精巧结构却忽略了狂妄洒脱,因此这版《幻想交响曲》听来工整却没有太多幻想空间。
其次,《幻想交响曲》发烧录音竟然不多!归咎原因,七○年代发烧录音时期,大牌指挥对幻想的兴趣缺缺大概是主因,其次便是LP转制成CD的耗损。像这样讲究音色表现的曲子,发烧级录音竟不超过五张,看来下个世纪的指挥还是有突破的空间。
最后,面对柏辽兹这位浪漫主义前辈的杰作,喜欢改编的李斯特果然忍不住技痒改编了钢琴版,就像他改编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一样。以录音而言目前有Nikolai Petrov(Russian Disc)、Idil Biret(Naxos,1992)两版,有兴趣试试的朋友当然要买容易找、又便宜的Biret版。柏辽兹与李斯特两人相遇于1830年(幻想首演前),柏辽兹回忆当时情景:我与李斯特聊起歌德的浮士德,他承认尚未读过,但是不久后他就跟我一样喜欢浮士德(李斯特写有浮士德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可以说是李斯特交响诗的重要启迪,而李斯特改编的「钢琴版幻想」不仅展现他的改编功夫,更象征着这两位音乐巨匠惺惺相惜的友谊。我们无缘与柏辽兹、李斯特做朋友,但是透过唱片录音神交一番,也是不错的选择。


说明:

第一次听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是在小学,当时觉得光怪陆离,好不奇怪,后来听得多了,就慢慢喜欢起来。当年听曲子主要靠磁带,但是资源有限,就那么几盘反反复复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几年以后才开始慢慢接触CD。不知道为什么幻想交响曲的CD,我很迟以后才买到,这些年用电驴,算是收集了不少版本,但是作为古典“流行品牌”卡拉扬(我这么说也请各位卡迷不要生气)的版本却没人发布,正好手头有这张原版碟,发上来供各位欣赏。


专辑曲目:
1.Symphonie Fantastique - I. Reveries - Passions
2.Symphonie Fantastique - II. Un Bal
3.Symphonie Fantastique - III. Scene aux champs
4.Symphonie Fantastique - IV. Marche au supplice
5.Symphonie Fantastique - V. Songe d'une nuit du Sabbat
6.Damnation de Faust - Ballet des sylphes
7.Damnation de Faust - Menuet des feux follets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站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解放西路340号

QQ:179073879(邦稷永固) QQ群号:94268814 (交通建筑—工程师之家)    邮箱:jcjtbook@163.com 
    QQ群号:184963392 (音乐天堂 K歌—从古典到摇滚)

   copyright 2000-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