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流派之一。相传有三种说法,一是刘生、二是刘一眼、三是刘青山所创的,他们都是湛江人,都姓刘,故名刘家拳。该拳短小精悍,步型稍高,步法灵活多变,含胸蓄气,擅发短劲,出拳后肘微屈。刘家拳以灵为主,短桥短马、功夫硬朗、灵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如进似追风箭、退似雷电闪、走步须灵活、出手似云烟,它多是以吊马、拖马、侧闪等的技法。而手法上则是禽蟧爪(禽蟧即蜘蛛)、虾公腰(虾公即雄虾),禽蟧爪是指它的桥手快速敏捷,虾公腰是指腰力的运用上要有如虾腰般的爆炸力。其拳术套路有大运天、小运天、十拳、天边雁、八图功、刘家五形拳、刘家刀、刘家棍等。
源远流长的中山刘家拳属于南拳。南拳除洪、刘、蔡、李、莫等五大名家外,还有蔡李佛拳、侠家拳、龙形拳、咏春拳、白眉拳、南枝拳、儒拳、佛家拳、刁家拳、朱家拳、岳家拳等,被称为“十三名拳”。
南拳是高要人蔡九仪首创,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基本要求是共通的。在手法上,上肢动作较多,劲力突出;在身法上,俯仰吞吐、靠棚闪转;在步法上,四平八正,落地生根。它们的特别之处是刚劲有力、步稳、势烈、大呼吸显于爆发力有声、发声以助发力。
南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不但在广东省内城乡有着深厚的根基,在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一带都有广泛的影响,享有较高的声誉。
刘拳为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之一,排列第二位,相传刘拳是在乾隆年间为刘生所创,后由刘三眼和刘青山所授,他们都是湛江地区人氏,同是刘姓,故又名刘家拳。
1978年广东省武术挖掘整理组到中山石岐郊区长洲村,当时黄友鸿表演了刘家拳,他说刘家拳是他的祖公传下来的,他祖公名叫黄金,是清朝进士,当过清廷的侍卫官,他的叔父名为黄瑞,以教为生,绰号“铁脚瑞”,由于他授徒时间长,从学者众,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刘家拳不但流传于省内城乡,而且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一带也受武术界人士的尊崇。
八十年代初期,中山县大涌乡南文村萧永定在广东省武术观摩交流会上表演了刘家拳。会后,行家们认为他功夫硬朗、突出,博得好评。
刘家拳现流行于中山南朗、大涌、三乡等地。刘家拳包括武术套路、练功方法和功防对拆,内容丰富。拳术套路有大运天、小运天、十拳、天边雁、八图功和五形拳等;器械套路有刘家棍和刘家刀套路等。为了不让刘家拳失传并将其发扬光大,萧永定于1989年应中华人才友好交流中心和中华精英大全的邀请,编著并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拳》一书。
萧永定现是任中山市武术协会委员、广东省蔡李佛总会理事、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中山地区训练部顾问。萧永定是刘家拳在中山的主要传人。擅长南派刘家拳,他还擅长蔡李佛拳、南派擒拿、散打、对练和双刀、双钩、长棍九子连环、大刀等器械。他于1955年开始在中山大涌南文、岚田、石井、大涌区文化武术活动任武术教练;1960年曾参加中山县城区武术观摩邀请赛并获奖;1974年被中山体委挑选为中山武术队队员,随队深入革命山区、工厂、农村、企业,在群众中进行武术表演,服务社会,巡回于南海、顺德、江门、珠海等地,并代表中山参加佛山地区武术比赛获前三名;1979年在南文龙狮武术团任教练期间,曾分别获广东省深圳赛区和新兴赛区武术观摩交流二等奖和三等奖;1981年参加广东民间艺术节表演获第一名;1983年在环城沙田大队任舞狮教练;1987年中山市武术协会成立,被聘为武术教练兼挖整科研组组长;1989年由于武术成绩优秀被晋升为中山市武术队主教练和中山市武术协会第二副主席,同年参加广东增城赛区的武术比赛;1990年以教练身份带队参加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武术比赛湛江赤坎赛区的项目,获团体总分第七名;在今年“五一”期间举行的亚太地区传统武术交流大会上夺得金牌。他在挖整科研工作中曾参与编著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发行的《广东南拳名家套路之刘家拳》一书。1989年被推荐入典《中国民间武术家》,成为武术家一员。由于萧永定积极投身业余武术工作,成绩突出,1994年获得“广东武林百杰”称号。
1999年萧永定加入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任中山地区训练部顾问并于同年被选入《中华精英大全》,并入选《人民画报——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世纪珍藏版》,成为中华名人。
目录:
一刘拳概述
二拳术套路
三攻防练习
介绍
五形拳是指龙、虎、豹、蛇、鹤等五种形拳,属于中级套路,而且是偏向应用型的武术。五形拳主要为虎形 练骨,豹形练力,蛇形练气,鹤形练精,龙形练神。洪拳的套路很多取自飞禽走兽之形态,并藉由形拳以达 习其形,究其意,成其真的效果。这和兵法中所谈到的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相同。闽829 袖珍短棍格斗技术(适用于手电筒笔折刀甩棍等)1碟 本片传授的是长度略大于手掌宽度(12~18厘米左右)的袖珍短棍的格斗技巧与练习方法,内容分为四大部 分,第一部分为点打技术,包括不同部位各种角度的基本打击技术,各种打击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连续 击打技术,与拳腿配合的组合技术,防守反击技术等;第二部分为控制技术,包括对疼痛点的压制技术,对 关节的控制技术,擒拿固锁技术,控制技术与点打以及摔法的配合应用;第三部分为流动对打训练与黐手练 习;第四部分为实用自卫技巧与模拟对打练习,主要是针对腿法和拳法攻击。片中所传授的技术适用于手电 、钢笔、收起的折刀或未打开的甩棍等器械。闽830 空手道双拐(T型拐/警拐)格斗教室1 由空手道黑带,器械格斗高手示范空手道双拐套路及实战应用技术
南拳种类繁多,如福建的少林桥手、五祖拳、鹤拳、罗汉拳,广西的周家拳、屠龙拳、小策打,浙江的洪家拳。黑虎拳、金刚拳。湖北的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湖南的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等。
南拳的代表是广东南拳,广东南拳的代表是“五大名家”,他们是:
一、洪拳。洪拳源出少林寺、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洪熙官本为福建漳州茶商,创拳后传给南少林的洪门五祖,洪拳后来传入广东,包括五行拳(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等十大象形拳),历代著名高手有洪文定、陆亚彩、觉固禅师。铁桥三、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等,是南拳中最大的一派。
二、刘拳。据说为刘三眼所创,也有说是下四府刘生或刘青山所创的,流传于雷州半岛。
三、蔡拳。由福建甫少林寺僧蔡伯达、蔡九仪所创,后来流传于广东中山等地,包括十字拳、大运天、小运天、天边雁、柳碎梅、两仪四象拳等。
四、李拳。相传由福建南少林寺僧李色开所创,又由广东新会人李友山传授。一说由广东惠州李应辉所创,李拳流行于广东中山、河源、高州、龙川、广州等地。
五、莫拳。相传为福建南少林至善禅师所创;一说由莫达士所创,后传至莫清骄(一说莫清娇)。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五大名拳多数从福建南少林传来。和洪门天地会多少有些联系,不仅是武术门派,也是极为活跃的江湖派别。
除五大名拳外,广东南拳还有蔡李佛拳(由新会人陈享创立,他师从陈远护、李友山及少林寺和尚蔡福,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三派精华,故名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南海人林世荣综合洪拳、佛拳所创,又称“洪头佛尾”)、咏春拳(福建严咏春严三娘所创、一说至善禅师传入广州光孝寺)、侠拳(大侠李胡子从四川峨眉山传入广州)、白眉拳(四川峨眉山白眉道人传入广州)、佛家拳(从佛门传入)、练步拳、练手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昆仑拳、南枝拳、儒拳等。
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岳的侠雄豪客。清兵火烧南少林,洪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大佛寺,与佛缘和尚共开武馆。又如方世玉,为广东“少林十虎”第二人(第一人为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少林五老”中的苗显之女,有“一代女侠”之称。方世玉成为《少林小英雄》、《万年青》、《方世玉三探武当山》、《乾隆游江南》等众多侠文化作品的主人公,晚清南拳又出现了“广东十虎”,其中的第三位铁桥三、第五位苏乞儿,也是许多侠文化作品中的主人公。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南拳据说最初是出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拳系。南拳总的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
不过上文主要介绍广东南拳,下面我们简要说明众多南拳种类:
南拳是流传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诸多拳种的统称。其流传地域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江西、浙江等。
南拳历史悠久,在四百多年前已被载入史册。
广东南拳有五大派,即上文所说洪、刘、蔡、李、莫。还有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佛家拳、侠家拳、刁家拳、岳家拳、朱家拳等等。据调查,广东的各种南拳和器械套路就有三百多种。
福建南拳遍及全省各地,主要盛行于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和永春、连城等市、县。拳种有龙、虎、豹、蛇、鹤五形拳和猴拳、犬法、鸡法、鱼法、南少林拳、梅花拳、罗汉拳、五祖拳、连城拳、白鹤拳、五祖白鹤拳、五兽拳、左二拳、虎仔金刚拳、金竹拳等。
四川南拳。说四川南拳可能不大被人知道,可是说到峨眉派,大家就都有点儿感觉了。
《峨眉拳谱》上说:“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五花”是从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
一、黄陵派,据说从陕西流入;二、点易派,以川东涪陵点易洞而得名;三、青城派,以川东道家胜地青城山得名;四、铁佛派(云顶派),川北较为盛行;五、青牛派。以川东丰都青牛山而得名。
“八叶”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派,而这“八叶”也就是四川南拳的派系了——僧、岳、赵、杜、洪、化、字、会。
一、僧门拳主要流行于川西、川南一带。据说传自少林憎人,故名。又称“申门”。特点是巧、快、灵、动,如猢狲状,别名“狲门”。
二、岳门拳主要流行于川东、川南等地。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手法不划圆不成拳。
三、赵门拳在川南和泸、纳、宜、南溪等地流行。据说为赵匡胤所传,借鉴少林派太诅长拳(据说也是赵匡胤所传)等拳法,特点是高桩。又因习练红拳,称为“红门”。
四、杜门拳盛行于川北和南充地区。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杜门”而得名,一说拳法传于自然门杜观印。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
五、洪门拳在四川流行甚广。相传以明太诅洪武年号而得名,习练大、小洪拳,特点是刚劲。
六、化门拳多流行于川东、川北地区。又称“蚕闭门”、“缠闭门”,三十六闭手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紧封敌手,使其不能施展。
七、字门拳主要流行于广安、岳池一带。又称“智门”,因收势摆成字形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
八、会门,又称”慧门”,以神拳为代表,讲究观师默像,念咒语,颇为神秘。现在练习的人已经不多了。
(哎!不知道这次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武术产生了多大影响。)
湖南南拳有巫、洪、薛、岳四派。湖北南拳分洪、鱼、孔、风、水、火、字、熊八门。江西南拳有字、硬两门。浙江南拳有洪家、黑家、金刚三大拳系。另外,还有温州南拳、台州南拳和苏州南拳等。
我国南拳拳系分了这许多拳种,确实是“种类繁多”啊!
不过现在我们在武术套路比赛中看到南拳已经不是这些传统南拳了,现在的南拳几乎面目全非,纯粹属于表演,实战性极低,南拳的真正传承还是民间形式的。
好了,就到这里吧!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