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诚交通,书山有路!  

 

        工程师之家      子归小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音像欣赏 > 11、休闲娱乐 > 详细内容
144.[武林篇·林世荣]“猪肉荣如何修炼成虎鹤先生
发布时间:2010/7/21  阅读次数:1924  字体大小: 【】 【】【

[武林篇·林世荣]“猪肉荣如何修炼成虎鹤先生
  

林世荣(1861-1942)


2007-5-25 21:56
     武术家,广东近代洪拳高手之一,黄飞鸿门下最有成就、授徒最多、在广州及香港影响最大的弟子。广东南海平洲人。自幼随祖父学习家传武术,先后师从林福成、黄飞鸿等广东武术名师。曾获清末在广州东较场举办的首届广东武术比赛第一名。曾在广州西关长寿大街开没武馆,晚年到香港设馆授徒并著书立说,著有《伏虎拳》、《铁线拳》和《虎鹤双形拳》等,开广东近代武术写作之先河。其《虎鹤双形拳》至今仍被列为全国高等体育学院武术教材。

复活的灵魂

林世荣:武林高手的革命事迹

       中国人平时不好“动武”,却颇好“练武”,且向来对那些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心存敬畏。若“高手”们还打抱不平,还诛凶除暴,那就更会受到经久不衰的大力追捧。这一优良传统不知是否发轫于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问世”之际,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会与那个既抗拒“庙堂”、又代表险恶的“江湖”无关。

       有关“笑傲江湖”的小说和影视剧早已泛滥成灾,以致我们所看到的“江湖”,便只有勾心斗角,儿女情仇。说实话,造成这种状况,“省港”要负主要的责任。但如果接着往下追问,为什么“老广”这么热衷于倒腾武侠神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在本地草根族对洪熙官,方世玉、黄飞鸿等“草莽英雄”的津津乐道背后,有着一种深沉的历史原因和文化情结,一种民间所能达到的梦想与光荣。

       追溯近代广东武林的“发家史”,“功劳”应该归于康熙火烧福建少林寺。就是这一把火,将清初以降的岭南(尤其是广州),烧成一个“武林胜地”。从此,广东便被赋予了一种“好打”的所谓“丢那妈”精神,一种集禅拳医侠于一体的“武道”。其实,秘密只在于,它的运命,一直与旧中国最大的一个地下组织——“洪门”联在一起,彼此息息相关。靠着“洪门”,首先是一帮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的少林和尚,广东的“武林”一步步发展壮大,直到曾是“洪门大哥”,亦熟谙国术的孙中山,为它捧回一个鲜红的果实——辛亥革命。

       在这条通往梦想与光荣的道路上,广东的许多武林高手,都曾留下不可磨灭的足印。其中最突出的,莫过黄飞鸿和他的一众弟子。熟悉“黄飞鸿系列”的人都知道,黄有几大爱徒——最犀利的梁宽,最搞笑的“牙擦苏”,最市井的“猪肉荣”(林世荣)。然而,就是这个曾经卖过猪肉的南海人,却在日后大放光彩,成为继黄飞鸿之后的广州武林领袖和一代宗师。

       像所有洪拳宗师一样,林世荣的一生,也不免被坊间各种版本的传说“故事化”。比如说,他出生的当天,曾有虎鹤啸鸣于其家宅一一可见他创立虎鹤双形拳,是早有宿因的,完全出自天意。又比如,说辛亥广州起义的勇士徐本涛,就是凭着林世荣亲授的子母双刀,才逃脱了枪林弹雨,幸免阵亡,还说徐氏去世时,一定要那两把宝刀陪葬……

       事实上,林世荣的全部“传奇”,几乎都是从广州开始的。在师从黄飞鸿之前,他已先后跟随过洪拳名家胡金星;佛拳名家钟雄山和铁桥三弟子林福成,习武数载,并在广州水师军门陈太君的手下任职。当时,他才19岁。然而,晚清颓败黑暗的现实及军营里的种种恶习,都使这个有抱负的热血少年深感失望,于是不多久,他便解甲离去,转投到时任广州水师’督吴全美武术教官的黄飞鸿门下。师从黄飞鸿,无疑是林世荣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此后,他紧随黄飞鸿二十年,不仅尽窥其堂奥,成为黄氏衣钵当之无愧的继承人,而且独树一帜,将从黄埔铜鼓山老僧处习得的白鹤拳术,与黄飞鸿的虎形诸势融会贯通,开创了岭南著名的武术流派虎鹤门,使广州武林再现昔日辉煌。

       光绪末年(1908年),首届广东武术大赛在广州东较场举行,省内各路武林高手纷纷前来打擂竞技,而林世荣终以不败战绩夺魁。一时全城轰动,拜师求艺之人,几乎挤爆林设于西关长寿大街的武馆。如果说,林世荣的事业此时已达臻顶点,那么,他率同道中人于1921年为广州孤儿院募捐作现场表演的义举,则无疑是他人生的最大亮点。因该次“德艺双馨”的展示,林世荣获得了以孙中山大总统名义颁发的银质奖章一面。而更大的荣誉却是:从今以后,人们都称他为“虎鹤先生”。

       由“猪肉荣”而“先生”,可以想见,当时的林世荣是怎样地百感交集;当年被广州官衙通缉而被迫亡命广西的情景,也许会再次浮现在他的眼前。

       晚年,林世荣定居香港,继续开馆授徒,并打破传统禁忌,首开广东近代武术写作之先河,著有《工字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三书,完成了“先生”的使命,为弘扬岭南武术,又一次作出了无私的贡献。1942年,林世荣在南海故里与世长辞,走完了他虎啸鹤鸣、无愧于“豪杰”加“先生”的精彩一生。

口特约撰稿刘深

人物词典

[世路·荣门]

       每个人在尘世间走过的路,很少会是相同的,但在我们的印象中,所有武林高手的成长,几乎都如出一辙:不外乎幸遇名师、勤学苦练,再加天赋异禀之类。如果以此“套路”看林世荣,似乎也错不列哪里去,但我们深知,他从一个乡村孩子到一代武术宗师的心路历程,却是难以还原的。所以,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也只能是对其“世路”进行一番概述。

       1861年,林世荣出生于南海县平洲镇平北乡西河村。林家在衬里不算富户,祖父林伯善是一位乡间拳师,据说参加过太平天国。林世荣从6岁起就随祖父练功,相信也曾挨打。10岁时,林被洪拳名手胡金星收为人室弟子,打下扎实根基。未几,林来到广州,入钟雄山武馆学习佛家拳。此后,17岁的林世荣怀着热血少年的种种梦想,投奔刘永福的黑旗军,又从统领吴近那晕学到一套秦家金装锏,已初步具备了一个武师的潜质。

       然而,这一切才只是铺垫。真正让林世荣踏上“光荣之旅”的,是当时已名震广东武林的黄飞鸿。林选择黄作自己的导师,一跟就是20年,不能不说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成功尝试。而林也不负帅望,不仅将黄独步武林的真传功夫尽括囊中,而且凭借推陈出新的“虎鹤门”,把自己送至光荣的顶点。

       “虎鹤门”是林世荣开创的近代岭南一大武术流派。它融合了多种南派“国术”(禅、拳、医、武)的精华,其“代表作”则是林苦心孤诣独创的“虎鹤双形拳”。该拳从“龙虎出现”至“虎鹤齐鸣”共118式,结构新颖,动作轻捷,一扫以往“南拳”招式沉滞重复的积弊,甫一问世,便风靡省港,后更远播至南洋、北美等地。也正是“虎鹤门”,奠定了林世荣在广州武林的泰斗地位,并使广州的武术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黄金时代。

  

[先生·弟子]

       六十年一甲子,在中国意味着“世道”气“人道”都已结束了一个运动周期,又重新获得一个起点。因是之故,人一活到60岁,便可以做寿,像初生婴儿那样率性吃喝。而恰恰在60岁那年,林世荣完成了一桩义举——以精湛武艺为广州孤儿院慈善募捐倾力演出,并因此获得一份珍贵的“寿礼”——以孙中山大总统名艾颁发的银质奖章。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被广州人尊称为“虎鹤先生”。

       从“猪肉荣”到“虎鹤先生”,其中有多少酸甜苦辣,雨剑霜刀,恐怕只有林世荣自己清楚。一个闯江湖、打世界的“功夫佬”,被人呼为“先生”,该有多么难得,又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林世荣一生授徒过万,广州武林各派名家,罕有其匹。而其弟子门人,尤以邓二、关坤、谭就、孔纪南四人最负盛名,号称“虎鹤四大金刚”。邓二擅铁扇、单双虎爪,独得“无影脚”秘传,有号“铁扇邓二”、“虎爪二”。关坤生得牛高马大,性豪爽,好酒喜肉,最爱舞弄—把铁尺,人称“铁尺关坤”。潭就长得清秃,却最爱打抱不平,以善使两条软鞭出名。孔纪南手拿一支虎尾棍,曾在西关黄沙鱼栏及河南码头方面任武术教头,后因支持农民协会,被罗岗当地劣绅所暗害。邓、关、谭、孔各有不少故事在坊间流传。

  

[武馆·功夫]

       西关向来是广州的风物荟萃之所,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一不游迹其间。而清末民初的广州武馆,也多在西关一带。林世荣的武馆(全称“少林嫡传林世荣武馆”),便设在西关长寿大街(今长寿戏院附近)。

       据说林之武馆也是一座典型的西关大屋,大堂正面供有达摩塑像,上悬一块檀木匾,刻有“虎鹤双形拳”五个人字。堂上的彩旗旌幡,都绣有一个“林”字。武馆内有统一着装,上绣“虎鹤”字样,有的门人还会在手臂上刻画一虎—鹤的图案。林世荣授徒虽多,纳徒却甚严。学徒先须入馆试修一段时期,主要是培养“武德”,经考察合格后,方正式开学拜师,执弟子礼。馆金为每月一元,家贫者可以役代金,通常是冲茶扫地等杂务。

       乐善戏院一战后,林为逃避官府通缉而出走广西,武馆也随之被毁,时约在宣统年间。民国七年(1918年),林世荣回到广州,在李福林的“福军”中任教,遂在河南海幢寺重开武馆。上世纪。二二十年代,林迁居香港,在开设武馆的同时,又致力于整理拳谱医书,

  

将“虎鹤门”继续发扬光大。

       林世荣的“虎鹤门”功夫,包括拳术、器械、镖术、擒拿、散手及各种桩功、硬功、内功与伤科跌打等,林林总总,蔚为人观。建国后,虎鹤弟子、广东武术队教练黄啸侠、陈昌棉根据虎鹤门武术的特点,编创了“南拳”竞赛表演套路,从而使得更多的人,见识了林氏一派的精湛功夫。       口特约撰稿   刘深

  

传人访谈

武林与革命的关系

       林世荣的第三代传人梁达老先生世居西关,著有《西关武林旧事》等讲述“西关古仔”的书籍,这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撰写林世荣的传记,至今已几易其稿。

       记:武术界对林世荣有何评价?

       梁:林世荣是一个爱国武术家。爱国说的是孙中山筹划辛亥革命的时候,林世荣以武术界人士的身份第一个起来响应其“恤孤筹款”,后来在攻打两广总督府的战役中林世荣也有参与。至于他在武术界的地位,也非常高,他总结了黄飞鸿虎鹤双形拳的拳法创立了虎鹤门,可以说是达到了当时广东武术界的最高境界。

       记:那么说对林世荣的评价要从政治和武术两个方面分析了?

       梁:孙中山曾经给林世荣颁发过银质奖章,褒奖他对革命作出的贡献,这是他的政治地位。辛亥革命期间,广东各地的武术界人士纷纷揭竿,这个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林世荣在武术界的学术地位,除了对虎鹤双形拳的总结,还体现在他曾经教过大量的学生。继承了黄飞鸿的衣钵。

       记:当时参加革命的人多是有封建贵族背景,林世荣也是这样么?

       梁:恰恰相反,林世荣出身清贫,年纪轻轻就要以卖猪肉为生,所以世人给了他一个外号叫“猪肉荣”,这个外号流传至今,许多广州人都知道。他以勤学闻名,而且志愿报国,师从黄飞鸿之后一直行医教艺,口碑很好。

       记:如何说明虎鹅双形拳达到了广东武术界的最高境界?

       梁:虎鹤双形拳的特点是造型优美,功架传统,在技击上非常实用,同时也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这门拳法集合了养生学、玄学、佛学等多种深奥的原理,讲究四两拨千斤的刚柔并济,意境很高。

       记:参与革命运动有否妨碍林世荣对武学的研究?

       梁:其实对武术的领悟是在自然之中完成的,只要坚持练习便能够保持和发展。当时辅助孙中山的人不少是技击界人士,而广东武术界却没有因为这样而没落,反而壮大了规模。林世荣一生教过无数学生,还曾经在广东的军队里任技击“总教头”,即使是行军打仗也不会耽误他的修行。

       记:林世荣的晚年是如何度过的?现在还能找到他的后人吗?

       梁:20午代林世荣离开广州去南海的乡下避世,直到终老。我曾经拜祭过他在坪州的墓碑,地点是在坪州电厂附近,从碑文上和历史记载上并没有发现林世荣有嫡系的后人,只知道他有一个侄子叫林祖,后来到香港定居,现在应该有90多岁了。

  

关于林门武馆及传人

       虎鹤门流传至今,从林世荣开始算起一共有5代,杨钜荣是第4代传人中的代表人物,至今还在教授徒弟,以期继续发展、光大即将失传的武术精华。

       记:能否谈谈你对林世荣的认识?

       杨:林世荣足虎鹤门的祖师(第四代弟子把黄飞鸿称作“太师祖”),因为辈分隔得太远,所以没有亲身接触过,虎鹤门在这几十年里历经坎坷,中间发生了不少变故,我们连师公的样子都没有亲见过。所以对林世荣谈不上什么认识。不过民间对林世荣的传说有很多,我还没有拜师学艺之前,就听说过他的大名。我的师傅在广州开武馆,但从来没有张扬过“虎鹤”

的门牌,所以我也是在后期才知道自己是虎鹤门的传人。

       记:听说林世荣曾经在广州开过武馆?

       杨:是的,他曾经在西关开过武馆。不过他晚年没落,回乡度过余生,武馆也就没有再兴办下去。我们也曾经多番尝试寻找林世荣武馆的遗迹,不过因为年月久远而且缺乏资料,所以至今还不能确定在哪个具体的位置。后来第3代传人何华(杨的师父)在广州重新开馆授徒,地点在龙津中路一条小巷里面,我们穿的衣服都印有“虎鹤”两个字。

       记:据说他曾经参加过革命,那他有没有留下一些和当时历史背景相关的遗训?

       杨:虎鹤门的儿代弟子在晚年都很破落,可以说是很惨,所以门人逐渐形成了坚忍的个性,不轻易张扬自己的门派,除了教弟子以德为先的道理以外就没有更多的遗训了。另外本门没有过多的文字传记,同时因为我的师父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多年以来都没有对门派文化有任何形式的总结,只是在武艺上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杨湛

  

□地理记忆

       西关武馆

       林世荣在西关长寿大街开的武馆如今已经灰飞烟灭了,连具体的地点都无法寻迹。林世荣的第三代传人何华重举虎鹤门,在龙津中路龙津南巷15号开了一家新馆,积极向四方招收学徒,据说20余年有过个人次到此拜师。改革开放之后荔湾地区发生了巨变,康王路的修建殃及了龙津南巷15号老武馆,这个地方后来起了一座高大的商品房,只归还了不足20平方的小房子,重建式馆需要宽敞的场所,遗迹的湮没差点彻底打击了众弟子的决心,如今唯有在每个星期固定的时间,聚合最末一代的传人,在老武馆的旧迹附近当街练习,以保留血脉,

  

       海幢寺武馆

       民国七年(1918年),林世荣从广西回到广州,在李福林的“福军”中任技击总教头,在河南海幢寺重开武馆授徒。今海幢寺武馆遗迹巳不复存。

  

       乐善戏院恶战

       清末,广州的戏院多会雇一些式师看场。林世荣因与乐善戏院老板相熟,所以其门徒到该戏院看戏,一向出入无阻。一日,朱虾等一干人如常直入乐善戏院看戏。岂料业主已经史换,结果彼此发生冲突。林只得亲率徒众到戏院谋求和平解决。戏院勾结官府镇压。林世荣和邓、关、谭、孔数人赤子御敌。林世荣和众弟子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而去。

       对这场轰动全城的恶牛,第二天的报纸是这样报道的:“是役伤亡兵弁运往韬美医院疗治者,数在八十以上……。而林师徒之中,独林丝毫无恙。”乐善戏院一战后,林为逃避官府通缉而出走广西,西关武馆也随之被毁。

  

       香港授徒著书

       上世纪;三十年代,林世荣迁居香港,在香港洛克道开馆授徒,并开广东近代武术写作先河,著有《工字伏虎拳》、《铁线举》、《虎鹤双形拳》三书,在海内外武林中影响甚大。

  

□广州武馆今昔

虎鹤门与广州现代“武林”的没落

       广州以前有“讲古”的艺人,在茶居和街头给老百姓讲江湖故事,于是“武林”中的奇人奇事便成了蓝本,清末民初的时候最为盛行。当时广州武馆林立,上西关有邓馆,文昌巷有何馆,黄沙有张馆等;如果分门别派,则有蔡李佛,咏春,白鹤,洪拳,龙形摩桥等派别。后来黄飞鸿的故事搬上了荧幕,武学之风更是深入人心。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文革前期,杨钜荣拜师学艺便是在1965年,当时谁都无法相信接下来的10年间;“武馆”这一悠久的行业最终被历史的洪流彻底地淹没,直到近几年才有了复苏的迹象。

       杨师傅在谈笑之间不禁流露出门派没落的惨淡思绪。在和平时代,武学毕竟是副业,杨钜荣和他的几位师兄为了谋生,各有职业,平时习武、授徒都是用闲暇的时间,无法专心经营武馆的业务。杨钜荣自己当了厨师,整天和锅铲打交道,闲时把自己的技击之术传给工友,偶尔也收些年轻的子弟,期望把虎鹤门的武学精华发扬光大——也许只能是发扬,说不上是“光大”——文革过后经济开始好转,第四代一众弟子却因琐事烦身且经济拮据而无法再立门户了,开馆授徒逾千的情形,只有在野史关于各代老举师的经历中才有听闻了。和虎鹤门情形相近的武馆及门派比比皆是,广州现代“武林”濒临灭绝。

       其实武馆在世界各地都有开花结果,梁达先生形容这叫“墙里开花墙外香”,唯独内地的武术风气不再兴旺。数年前杨钜荣的大师兄从纽约回来,还述说了一番在国外教洋人“功夫”的情形,让国内的师弟们暗生了重举门第的雄心。如今的广州也逐渐兴办了一些传统的武馆,例如天河的米机王咏春馆以及三元里地区的羊城武馆等等,纵然是稀缺,但毕竟是获得新生。       本报记者杨湛

  

     林世荣晚年在香港开设武馆广招门徒,将黄飞鸿的武功发扬光大,成为黄飞鸿众多门徒中最有成就的弟子、香港武术界鼎鼎大名的人物,其故事亦多次被搬上银幕。

       1954年,开创香港黄飞鸿电影系列的导演胡鹏拍摄《黄飞鸿与林世荣》。林世荣首次登上银幕。

       1979年,香港电影《林世荣》(又名《仁者无敌》),由关德兴和袁和平执导,洪金宝饰林世荣。

       1998年,香港TVB拍摄20集电视连续剧《林世荣》,林家栋饰演林世荣,林世荣在该片中以杀猪技艺高超、所卖猪肉质量很高、深受街坊热爱的“猪肉荣”的形象出场,并与一留洋归来的美女发生了一段浪漫爱情故事。

       早期黄飞鸿电影中饰演林世荣的是刘湛(导演刘家良之父),他本人就是林世荣的弟子。在《少年黄飞鸿》中,林世荣是个戆直鲁钝的书呆子,因为饱受对“硬豆腐西施”的相思之苦,终日唉声叹气。

       1978年林世荣的弟子刘家良(香港导演)执导的《醉拳》,捧红了成龙(饰演黄飞鸿),也将“虎鹤双形拳”演绎得淋漓尽致。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站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解放西路340号

QQ:179073879(邦稷永固) QQ群号:94268814 (交通建筑—工程师之家)    邮箱:jcjtbook@163.com 
    QQ群号:184963392 (音乐天堂 K歌—从古典到摇滚)

   copyright 2000-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